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政治·法律

  • 从统筹兼顾到“五个统筹”——建国以来四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原则思想的探索与贡献

    胡宝元;

    "五个统筹"科学发展原则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建国以来长期发展的实践经验,继承、发展前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原则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凝结了四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和智慧,把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五个统筹"科学发展原则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

    2009年05期 v.11;No.61 1-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8 ]
  • 正确处理社会矛盾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周犁;

    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但矛盾得不到正确处理,社会就决不会和谐。正确处理和解决社会矛盾,正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2009年05期 v.11;No.61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式方法的探究

    冯娜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人民大众思维模式相交融合并不断发展的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宣传队伍的建设,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宣传的空间,注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内容、语言、形式的效果,这样才能形成适应中国人民群众需要的,具有时代特点的马克思主义。

    2009年05期 v.11;No.61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3 ]

经济·管理_经济纵横

  •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非公有制经济

    李向东;刘丹;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缓解就业压力;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力量,但非公有制经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须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法规来促进其快速发展,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2009年05期 v.11;No.61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1 ]
  • 基于生态伦理的循环经济

    刘英;

    从生态伦理的视角看待循环经济,是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思维。这种思维会促使人们理性地尊重自然的价值和限度,关注不同生态伦理的整合与提升,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与和谐发展。

    2009年05期 v.11;No.61 17-1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2 ]
  • 浅析休闲与生产力的关系

    刘红玉;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休闲与生产力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休闲通过对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产生作用,进而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我们要倡导科学休闲,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009年05期 v.11;No.61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 ]
  •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成因与对策

    辛华;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促进和谐社会全面发展、满足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转移的原因以及困难所在,结合我国现实国情,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2009年05期 v.11;No.61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3 ]

经济·管理_管理科学

  • 东北装备制造业技术体制实证分析——以东北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

    李晓梅;马云俊;

    本文依据技术体制的相关理论,建立了以市场容量、创新独占性、技术知识累积性、社会动力为基本要素的装备制造业技术体制理论模型,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装备制造业技术体制指标体系,利用SPSS15.0因子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东北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同我国其他发达地区的差异情况,发现东北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处于市场容量和社会动力不足以及创新独占性和技术知识累积性不强等弱势,最后提出结论性建议。

    2009年05期 v.11;No.61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4 ]
  • 辽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胡国杰;王宇钢;王雪艳;

    "走出去"战略是辽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面对国内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资源短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背景下,辽宁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参与全球化生产和资源配置的要求更为紧迫。本文主要分析了辽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实意义,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对策建议。

    2009年05期 v.11;No.61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0 ]
  •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关于淄博市农业组织化问题的调查研究

    张学鹏;

    淄博市高度重视提高农业组织化工作,多措并举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全市农合组织合作体系不断健全、层次不断提高、服务保障功能不断增强。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也暴露出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农户参加合作组织积极性有差异、综合服务体系不健全以及制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依然存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加强工作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舆论引导依靠发展实绩吸引更多农户、健全完善乡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等对策,从整体上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

    2009年05期 v.11;No.61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4 ]
  • 促进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基于锦州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调查分析

    李向民;张国盛;闫宏博;

    辽宁省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已成为辽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然而,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辽宁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锦州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政府应该制定相应财政政策,从加大财政补贴、优化税收优惠体系、鼓励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帮扶。

    2009年05期 v.11;No.61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1 ]
  • 论新建本科院校融资风险的规避

    何福英;

    本文运用数据和事例说明的方法,指出基本项目建设资金短缺、办学投入不足、办学成本增长较快是促使新建本科院校进行融资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新校融资带来的潜在风险,提出防范新建本科院校融资风险的一些设想,如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加强财务管理,提高长期偿债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财务风险监控力度等。

    2009年05期 v.11;No.61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8 ]

科学技术哲学

  • 布里奇曼操作观的起源

    涂明君;姚松涛;李佩琼;

    操作主义是20世纪五大重要思潮之一,它源于布里奇曼的操作观。操作观有三类主要来源:感性基础,包括布里奇曼本人的高压物理实验研究和相对论、量子论等物理学同行的工作;理性参照,包括马赫感觉实证主义和心理学行为主义;哲学先驱,包括皮尔士实用主义和彭加勒为代表的约定主义。明了这六条线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操作主义的内涵及其影响。

    2009年05期 v.11;No.61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9 ]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林坚;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为突出代表,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儒家强调"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取物顺时","以时禁发",善待自然,体现了一种雍容大度的生态智慧,是德性的智慧。佛教由对生命的关切及于对生存环境的关切,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其生态智慧是解脱的智慧。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天道无为",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道教的生态智慧是空灵的智慧。

    2009年05期 v.11;No.61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9 ]

语言文学

  • 敦煌本《搜神记》补校札录

    刘吉宁;莫艳;周远军;

    结合敦煌本《搜神记》原卷、前人校议及相关工具书对部分篇章可议之处再校,提出一孔之见。

    2009年05期 v.11;No.61 55-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奴隶制下扭曲的母爱——解读《宠儿》中的黑人母亲“塞丝”

    陈洁;

    《宠儿》是托尼·莫里森最震撼人心的代表作,是美国文学史上最畅销的作品之一。女主人公塞丝时刻受奴隶制的摧残,社会环境扭曲了黑人母亲的母爱,它逼迫母亲用独特的方式来拯救孩子们。本文通过分析塞丝扭曲的母爱,进而探索其社会根源,即美国特殊的黑人奴隶制所带来的沉痛创伤。宠儿是塞丝永远的梦魇,而奴隶制则是黑人永远的梦魇。

    2009年05期 v.11;No.61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1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5 ]
  • 现代美国俚语的民族性

    刘彬;

    美国俚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发展过程中美国俚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格特点:幽默风趣、形象生动、与时俱进等。对于现代美国俚语,学者的观点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现代美国俚语的出现与发展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2009年05期 v.11;No.61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 ]
  • “主语突出”与“主题显著”??英汉句法差异及翻译策略

    熊伟;刘杰辉;

    英语属"主语突出"型语言;汉语句子特征则常常表现为"主题显著"。本文主要探讨英语和汉语在这两方面的差异成因以及翻译中的应对策略,旨在揭示中英文间的不同点,期望对翻译理论与实践和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启示。

    2009年05期 v.11;No.61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下载次数:1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40 ]

文化·艺术

  • 论红色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张建龙;韩阳;

    红色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精神指向,是其主体精神,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在红色精神中都有体现,红色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进行了革命性转换和升华;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中,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

    2009年05期 v.11;No.61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10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30 ]
  • 巴洛克时期西方雕塑的音乐性探索

    孙晓璐;初鸿睿;

    作为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形式以特有的庄严和高贵继承着文艺复兴时期所发扬的古典古代艺术精华,并同礼教观念的约束作用结合。本文通过巴洛克时期的雕塑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跨学科对照与关联性研究,深入探讨巴洛克时期艺术的表现特性,试图寻找其在风格与其特性上存在的联系及相互影响,并为研究其共同关系及存在的同构性及审美性认识提供理论依据。

    2009年05期 v.11;No.61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0 ]

教育论坛_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

  • 论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

    韩林琳;龙超;满小丹;

    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在现阶段,教育领域仍存在种种不公平的突出问题,令人震撼,发人深思,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采取措施推进教育公平。

    2009年05期 v.11;No.61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高校研究型师资培养的几个问题

    赵洪冰;赵振红;

    从培训与进修是高校研究型师资培养的加速器、硬件条件是支撑高校研究型师资培养的重要科研条件、承担科研项目是高校研究型师资培养的工具、手段和目标、科研激励是高校研究型师资培养的有效手段、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是研究型师资培养的制度保证、学术交流与合作是研究型师资培养的学术空间六个方面来阐述高校研究型师资成长的内涵与现实状态,以期为高校研究型师资培养提供一定的观念指导与实践借鉴。

    2009年05期 v.11;No.61 75-77+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4 ]
  • 新建高校思政工作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艾述华;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学生素质偏低、教育资源紧缺、学校政工力量薄弱和学生由于就业难及贫困而产生的压力大等问题,要从转变观念、强化服务,群策群力、全员育人,完善机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等几方面入手,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09年05期 v.11;No.61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0 ]
  • 民企注资独立学院双赢的战略思考

    郭红;王化锋;韩锋;

    民企注资独立学院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独立学院办学目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如不能正确认识其管理差异,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民企所固有的弊端必将影响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本文就民企注资独立学院后如何扬长避短,长足发展进行剖析,为民企注资独立学院后如何有效决策和管理进行了探索。

    2009年05期 v.11;No.61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探析

    薛传佳;

    树立思考思想政治问题的全球意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中日是两个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共同之处,又有着各自不同的鲜明特征,分析这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009年05期 v.11;No.61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1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7 ]
  • 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荣利;

    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重点是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的主渠道建设,对于新型舆论场所更要注重监管和引导,营造出高校浓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氛围,从而进一步深入推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

    2009年05期 v.11;No.61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54 ]
  • 社会转型期如何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裴培;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进一步扩大化,当代大学生思想非常活跃,他们求新求异意识比较强,喜欢接受新事物、新潮流、新观念。但是大学生还处于心理成长期,思想不够成熟,受到了负面因素的冲击。因此大学生价值观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当代青年的如何树立大学生价值观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就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正确树立大学生价值观的方法。

    2009年05期 v.11;No.61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3 ]
  • 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

    王龙江;

    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出现的问题,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的原因,并结合辅导员的工作特点提出了应对策略:辅导员要提升自我,培养现代价值观念;以人为本,树立多层次的教育观;建立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促进知行统一。这对于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2009年05期 v.11;No.61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运用需要层次理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需要有着密切联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的需要的一般规律。本文从需要层次理论本身入手,找出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着重分析了如何运用需要层次理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09年05期 v.11;No.61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74 ]
  • 浅析高校文化环境的营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孙舒;陈丹艺墨;

    营造良好的高校文化环境,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半功倍。本文旨在从高校环境的三个方面具体论述如何通过营造良好的高校环境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009年05期 v.11;No.61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0 ]
  • “三自”管理模式下大学生的主体性初探

    刘斯文;张传亮;

    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学生"三自"管理模式,是高校学生管理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尝试。推行"三自"管理模式,必须要以发挥大学生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性为前提。在"三自"管理模式下,高等院校必须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培育大学生的主体道德责任感。

    2009年05期 v.11;No.61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1 ]
  • “形势与政策”课——涵养大学生政治文化的前沿阵地

    孙亚飞;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政治稳定的严峻考验。大学生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相对活跃的群体,在政治文化上面临着种种不可忽视的困境,这将影响到中国的政治稳定与发展前景。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寻求新途径,结合新形势,认识新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以推进政治文明进程,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前沿阵地。

    2009年05期 v.11;No.61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6 ]

教育论坛_教学改革与研究

  • 从外语教学目的看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

    王晓玲;

    语码转换受到许多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关注,总的说来是因其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以外语教学目的为出发点,通过探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师生语码转换的功能及其成因,来分析适当的母语输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影响,以求找到一种改善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

    2009年05期 v.11;No.61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8 ]
  • 构建新型的翻译教学模式

    王英宏;

    目前,学界关于语言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繁多,理想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一直是长期耕耘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学者们不懈追求的全新教学理念。构建新型、有效的翻译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化,学习方法理想化、学习成绩最佳化显得尤其重要。

    2009年05期 v.11;No.61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归因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应用

    王强;

    作为社会心理学术语,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或状态所做出解释,即探究导致这些行为发生或状态存在的原因。本文将归因理论引入外语教学,通过对学生自我归因分析,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正确归因的措施,引导学生对成败正确归因,以便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包括增强学习动机,促进自我概念形成,降低焦虑和增强自信心等,从而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2009年05期 v.11;No.61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7 ]
  • 联想记忆模式对英语学习者词汇石化现象的启示

    郭云飞;

    从目前二语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的现状出发,结合石化现象的理论基础,来讨论学习者词汇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应用认知心理学中的联想记忆模式来解决学习者词汇记忆石化现象,从而使学习者的词汇记忆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拓展。

    2009年05期 v.11;No.61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4 ]
  • 二语习得输出理论对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胡帅;

    简述了二语输出的机制以及作用,同时分析了二语输出对二语学习者自身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二语输出理论对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2009年05期 v.11;No.61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8 ]
  • 阅读文本的符号化——一个文化符号学的视角

    何明清;张红伟;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突飞猛进,留传技术发达,音像出版物逐渐侵占以印刷符号为主要媒介的传统读物阵地,阅读教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阅读文本是文化文本,是信息,是信息的生产、传递和储存,是符号活动。文章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探讨了阅读文本的符号化问题。

    2009年05期 v.11;No.61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0 ]
  • 《工程材料》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曹丽云;常伟;武晓峰;岳旭东;陈淑英;

    工程材料是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文从实际出发,针对当代本科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就如何开好这门课程,全面系统地培养机械类学生材料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做了认真的思考,并在教学团队的构成、教学秩序的建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完善以及加强实验实践环节等诸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009年05期 v.11;No.61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4 ]
  • 汽车构造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

    李刚;刘树伟;卫绍元;

    根据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向,结合汽车构造课程特点,提出汽车构造考试方法改革的基本方案,介绍关于考试方法方面的改革做法,即采取闭卷考试、实验考核、平时出勤和研究性报告、口试综合评定的考试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法对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可以起积极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改变了传统考试方法的诸多弊端,取得较好效果。

    2009年05期 v.11;No.61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5 ]
  • 金工实习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曹晓飞;刘岩;

    阐述了当代工科大学生金工实习的重要性以及金工实习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与意义,论述了在金工实习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2009年05期 v.11;No.61 136-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5 ]
  • 实验教学中模拟示波器的使用及常见问题分析

    王春霞;赵凤贤;

    模拟示波器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在工作及教学中正确使用模拟示波器并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简要介绍了模拟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技巧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大家在今后使用模拟示波器提供了一点意见。

    2009年05期 v.11;No.61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5 ]
  •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王雪英;许东;丁波;

    从建筑设计课的教学方法入手,结合辽宁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所制定的目标,在吸收老建筑院校办学经验的同时,着重介绍了近年来辽宁工业大学建筑设计课教学中所采取的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及成效。并对我国建筑学专业所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如建筑教育如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2009年05期 v.11;No.61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