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政治·法律

  • 新时代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三维审视

    郭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从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实践进路三个维度深入分析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问题,对于站稳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强化高校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驱动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2025年02期 v.27;No.15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高校落实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实践路径

    赵天缘;高俊丽;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就是要落实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使命任务。高校要聚焦新的文化使命,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从激活高校文化基因、厚植文化底蕴、激发文化创新、培育文化自信等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同时要积极践行新的文化使命,坚持系统观念,从理论研究、立德树人、文化安全、文明交流等方面探索高校落实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实践路径。

    2025年02期 v.27;No.15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经济纵横

  • 数字普惠金融、新质生产力与经济增长

    汤新云;张萍;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策略与关键支撑。基于2012—2022年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创业等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同时,新质生产力在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中具有机制传导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门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间接效应为负。

    2025年02期 v.27;No.154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多维视域下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时空特征及障碍因子分析

    顾玉萍;杨赛赛;温茵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基于新质生产力和新发展理念,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多维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其2012—2022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时空特征及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趋势向好,呈现波动性、集聚性和非均衡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影响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层障碍因子主要为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和共享发展。进而提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分区域精准施政和强化民生投入等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参考。

    2025年02期 v.27;No.154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发展研究——基于面板回归与空间计量模型

    贺剑武;曹兴中;

    新质生产力提升了旅游产业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催生了旅游新业态,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本文测度了2010—2023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并探讨了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旅游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东部地区空间溢出效应最强,中部次之,西部则没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实证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为探寻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启示。

    2025年02期 v.27;No.154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智技术与共同富裕——基于研发强度的作用机制

    李国柱;李可心;

    数字化、智能化正在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已然成为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主要动力。本文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数智技术与共同富裕,并探究数智技术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智技术可以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并通过研发强度发挥机制作用,当数智技术达到较高水平时,促进作用达到饱和状态,并开始减弱;数智技术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随着共同富裕水平提高而增强;数智技术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远高于对本地区的促进效应。因此,本文建议通过建设数智基础设施,推进政策改革,制定区域协同发展规划等途径,充分激发数智产业活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2025年02期 v.27;No.154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管理科学

  • 基于fsQCA的辽宁省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丁佳一;初铭畅;

    制造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数字化转型是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突破点,是解决制造企业现有问题的关键。因此,研究辽宁省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目前,部分辽宁省制造企业存在生产效率不高、产品创新率不高、产品交付率不高等问题。本文系统梳理了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理论,识别了辽宁省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前因条件,并运用fsQCA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三种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资源驱动型、创新驱动型、技术驱动型,旨在为辽宁省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及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27;No.154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语言文学

  • 当代大型字书疑难字考释十四则

    丁玉彬;邓孟青;

    当代大型字书《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中存在大量音阙、义阙、意义并阙、音误、义误、音义并误的疑难字。学界已开展了大量对这些疑难字的考释工作,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疑难字未被考释。文章选取其中14个或音阙、或义阙、或音误、或与正字沟通有误、或字际关系沟通不全面的疑难字,利用“形音义用序五者互相求”的方法,对其语音、语义、正字及字际关系进行讨论。

    2025年02期 v.27;No.154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文化·艺术

  • 大语言模型模仿个人言语风格能力评估——以“文心一言”为例

    罗子翀;欧阳国亮;

    大语言模型具备模仿个人言语风格创作文本的功能。为探索模仿生成的文本和被模仿文本在言语风格上是否有明显差异,进而评价其模仿能力,首先选定国内最常用的“文心一言”大语言模型作为工具,令其模仿鲁迅和朱自清文章风格分别创作若干文本,然后使用“汉语助研”软件对原文及模仿生成文本进行言语风格量化统计,得到25个维度的数据,最后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曼-惠特尼秩和检验,以揭示模仿生成文本与原文在言语风格上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文心一言”模仿生成文本相较原文在言语风格上差异较大。

    2025年02期 v.27;No.154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清真词用调与艺术风格之关系

    张金晶;

    周邦彦词作的艺术风格与其独具匠心的用调特点密不可分。通过统计与分析清真词的用调情况,发现周邦彦偏爱雅调,间用俗调,从而塑造了雅俗兼具而以婉约典雅为主的词风。他注重去声、拗句以及折腰句的经营,多用具有幽咽缠绵声情特征的韵部,故而显现出急促劲挺的情调,而疏密有致的韵部安排冲淡了拗峭的声情,使得周词整体呈现出拗怒和婉的面貌。别出心裁的调体结构与灵活多变的句式则造就了清真词抑扬顿挫的风格。

    2025年02期 v.27;No.154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环境育人理念的校园口袋公园建设——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

    于凯君;张刚;柳亚男;张晓翕;朱晓琳;李林;

    本文基于环境育人理念和口袋公园概念,探讨校园环境微更新路径。通过对辽宁工业大学校园环境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近年来校园边角空间改造案例,探讨了基于环境育人理念校园口袋公园建造的方法、模式、意义、价值与实施要点,希望可以为类似校园口袋公园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02期 v.27;No.154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教育论坛_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

  •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赜

    胡稳定;汪先平;

    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现实需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及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在明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基础之上,分析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并探索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即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实际教学中融入课堂教学,从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结合中融入实践教学,从内容供给、平台建设与技术运用中融入网络思政,从物质、精神以及行为文化三个方面融入校园文化。

    2025年02期 v.27;No.154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CIPP评价模式高校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

    郭安宁;韩雨熹;李竟诗;袁玲;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与思政课一道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成效。本研究引入CIPP评价模式,阐释其基本内容及应用于高校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中的适切性,并创造性地提炼其理论框架的精髓,初步构建了包含思政环境塑造能力、思政资源整合能力、思政教学育人能力、思政成效转化能力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以及21个三级指标组成的高校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旨在突破评价现存问题,助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2025年02期 v.27;No.154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劳模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路径研究

    姚奎栋;杨欢;

    将劳模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有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本文梳理了建党以来劳模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演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将劳模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价值意蕴,并对劳模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路径提出探索性结论。通过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实现劳模精神润心田、优化校园文化氛围铸就劳模精神新高地、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劳模精神长效运转的融入策略,劳模精神将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奋斗热情与社会责任感,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5年02期 v.27;No.154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校学生党组织开展“四史”学习的机制与创新

    陈爽;周晓波;郝丽丽;

    “四史”学习对增强高校学生的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及加强党性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学生党组织如何有效推进“四史”学习,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本文阐述了高校学生党组织推进“四史”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党组织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四史”学习的方法,包括提高教育队伍素质、丰富教育活动手段、拓展教育宣传的载体以及构建长效机制等。总之,高校学生党组织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确保“四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2025年02期 v.27;No.154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教育论坛_教学改革与研究

  • 基于应用导向的材料焊接性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

    屈华;刘伟东;周岐;陈明华;路晓明;

    本研究依据材料焊接性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理论应用和工程实践应用为导向,强化焊接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间的联系,调优课程教学内容,理顺课程知识结构,完善并拓展课程教学资源,基于校本MOOC教学资源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全过程多元化形成性考核评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了由“重教”向“重学”,由“重理论”向“重应用”的转变,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

    2025年02期 v.27;No.154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微课在机械基础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高露;孙博;王有军;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精神要求,以不断推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提高信息化创新教学应用为目的,本文提出了将微课应用在机械基础实验中的方法。将微课应用在机械基础实验中,不仅有利于完善实验各教学环节及实现分层教学,还十分符合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OBE教学理念。不过微课目前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给出了改进方法,以期为微课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2期 v.27;No.154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魏丹;高伟江;张忠洋;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为了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本文首先明确“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详细分析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从增强教师思政意识、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理念、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优化评价标准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使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提出的改革方案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培养交通运输及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2025年02期 v.27;No.154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原理”任务式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赵永华;周艳军;王欢;

    本文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为导向,针对“化工原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任务式教学方法改革。通过采用精馏单元调研报告、精馏和吸收单元操作型问题研讨、吸收单元项目设计等多样化任务开放式教学,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问题分析和工程设计能力,有力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

    2025年02期 v.27;No.154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建筑数字技术课程的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牛笑;赵兵兵;曹犇;

    在工业4.0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面临着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升级与转型,在这样的机遇与挑战下,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也亟须调整与改革。本文阐述了建筑数字技术课程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校企协同育人助力课程改革的新模式。通过引入协同企业,从校内外线上课程教学平台、实践平台、师资培训平台等方面实施协同改革,以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掌握数字化设计的核心技能、提升综合设计素养与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为建筑学的专业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02期 v.27;No.154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等数学课程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金雪莲;刘磊;唐丽;

    高等数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加强线上线下资源建设与应用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高等数学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学习通”“雨课堂”“虚拟课堂”的建设与应用。其次,探讨了高等数学课程线下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最后,以“函数的极值”为例,介绍如何应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进行混合式教学。结果表明,充分运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2025年02期 v.27;No.154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浅谈线性代数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周美涛;李元新;

    为了能够在线性代数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借此来提高教学效果,进而助力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该课程主要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将抽象的理论内容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在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实际案例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对“线性代数”课程思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以致用的能力。

    2025年02期 v.27;No.154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卓越教师导向下“四位一体”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朱倩;

    依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和英语师范专业认证的持续反馈和改进的新要求,为了契合英语(师范)省级一流专业发展的新阶段要求和英语(师范)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本文提出了“CPTC”四位一体英语师范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路径,构建了互联互通互融课程群路径—多元实践教学路径—特色教学基本功训练路径—进阶式竞赛路径的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的人才培养范式,为地方高校外语专业教育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5年02期 v.27;No.154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