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越;张岩;周岐;刘亮;商剑;伍复发;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整合IWE培训认证内容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更加有利于培养应用型焊接专业人才。因此,针对目前辽宁工业大学焊接专业的实验教学现状,文章通过引用与融合IWE培训内容与要求,从实验教学项目模块化设置、开设探索类实验项目、提升实验教师工程应用能力及试卷+答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焊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表明,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一定的社会效应,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职业规范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2025年01期 v.27;No.153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刘会敏;吴昊;
课程思政是以全方位育人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旨在培养祖国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本文以催化原理课程为例,探讨了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阐述了具体实施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地传达给学生,通过讨论引领、案例熏陶、任务强化等与学生互动的途径实施课程思政。结果表明,课程思政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对催化原理课程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课程思政有利于培养祖国需要的全方位人才。
2025年01期 v.27;No.153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冯旭;孟庆润;郭宇;吴红梅;
本文以阿司匹林的制备、检测及含量测定实验为例,简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通过追古溯今、探索合成条件等形式,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在引导青年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和团队合作精神,以期为化学实验类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1期 v.27;No.153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赵辛;
“材料力学实验”是材料力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实验课的教学及考核环节存在学生预习资源不够丰富、实验操作时长不足、大型设备操作时间有限、考核未包含操作和预习环节等一些需要改进的部分。本文探索在教学环节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和增加实验成绩考核环节的考核项目,以改进原有实验课的不足。此次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实验信心和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了材料力学实验教学质量。
2025年01期 v.27;No.153 84-8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陈翔;王俊生;李金华;
为了解决传统铣削加工实践教学中缺少针对产品整体的加工工艺设计,难以形成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工程实践教学项目等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金工实习实践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分析,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个方面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以“项目驱动—综合设计—创新优化—协作实践—作品产出”为主要环节的实践教学过程,突出了项目的设计性,培养了学生善于构思、乐于设计的良好工程习惯,促进了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提升。
2025年01期 v.27;No.153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张海洋;王淑琴;
教育数字化作为驱动教育生态革新的重要力量,以独特的形式对高校思政课建设产生了空前影响,这也要求高校思政课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予以改革创新。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理论基础上,辩证性地审视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给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带来的现实挑战和机遇。文章提出了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优化理路,即扬中有弃,在理性认识教育数字化所带来潜在风险基础上推动思政课精准施教;主次结合,在夯实技术支持力的条件下构建多主体联动的思政课建设保障体系;学创并举,在网络教学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保障下打造高智能素养的思政队伍。
2025年01期 v.27;No.153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郭晓亮;
在“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在协同育人方面有了新的契机和新的使命。为了落实“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的建设要求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文件要求,本文运用理论论证的方法,从契合性、赋能性和有效性三个维度探究高校劳动教育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深度融合问题。高校劳动教育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新时代“大思政课”视域下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2025年01期 v.27;No.153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胡国杰;
课程思政建设是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高校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全方位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系统梳理了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分析研究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不够透彻、思政融入方式较为单一、启发式教学在课程思政教育中运用不足、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考核评价还不够完善等问题,本研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2025年01期 v.27;No.153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袁媛;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混合式课程评价的双重主体——学生和教师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分析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网络传播”混合式课程评价模式,包括面向定义学习产出的课程背景评价、面向实现学习产出的课程输入评价、面向评估学习产出的课程过程评价和面向使用学习产出的课程成果评价。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成果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理念,具有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等多重价值。
2025年01期 v.27;No.153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