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政治·法律

  • 青年政治认同建构的红色记忆路径

    傅诗琪;佟玲;

    红色记忆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鲜活历史,是涵育青年政治认同的宝贵资源。当前,红色记忆赓续面临着错误思潮消解红色记忆、数媒语境稀释红色记忆、青年认知偏差忽视红色记忆等问题,必须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强化场域体验、强化数字赋能来增强青年的信仰认同、身份认同和情感认同。

    2025年03期 v.27;No.15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中“非法持有”的认定

    赵艺聪;

    回顾持有型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立法背景和目的,认定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应当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要求主观恶性与客观不法结合。主观上行为人不但应当明知自己所持的是他人信用卡,而且还应有利用所持信用卡实施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的目的;客观上信用卡的来源应属于通过买卖、借用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获取的非法来源。接受他人委托代持的信用卡属于合法来源,无论行为人后续的帮助行为是否违法都不宜将代持“养卡”行为纳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规制范围。

    2025年03期 v.27;No.155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经济纵横

  • 股票注册制改革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实证检验

    谢卫华;

    本文以截至2022年底注册制上市的公司为实验组样本,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构建控制组样本,考察注册制改革对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册制改革显著提升了上市企业创新绩效。作用机制检验显示,注册制改革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推动市场“倒逼”效应、形成“羊群示范”效应等机制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并进一步探讨了注册制改革对财政补贴政策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注册制改革增加了财政补贴资金供给,正向影响了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效应。本研究揭示了注册制改革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和作用机制,对进一步健全注册制改革体制机制,促进上市企业有效高质量创新,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025年03期 v.27;No.155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管理科学

  • 数字化转型对物流企业碳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成丽;赵昱程;

    “双碳”目标对我国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数字化转型是降低企业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007—2022年中国物流行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数字化转型对这些企业碳绩效的促进作用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物流企业碳绩效,且不存在内生性问题。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金融摩擦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两条路径改善碳绩效。研究建议通过制定数字化发展战略、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改进管理模式与融资渠道,助力物流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碳绩效,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2025年03期 v.27;No.155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市域社会治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发展、热点与趋向

    孙可旺;杨晓梅;

    厘清市域社会治理研究的发展、热点与趋向,可为后续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以市域社会治理为主题,筛选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198篇期刊论文,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进行了回溯。研究发现:市域社会治理的研究阶段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深化期。研究内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聚焦市域社会治理的特质、机理与实践路径。当前,学界对市域社会治理技术赋能的研究不断涌现。加强科研力量的合作及学科融合、深耕基础理论研究、聚焦中微观话题、推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协同,应是未来市域社会治理研究的重点。

    2025年03期 v.27;No.155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目标下知识共享策略研究

    胡龙伟;董晶晶;罗佳怡;杜梦靓;

    加快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知识共享有助于促进建筑企业之间的知识整合和吸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探讨建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知识共享策略选择机制,基于演化博弈论建立了建筑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并结合企业数据与Matlab R2016b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企业选择共享行为时所提供的知识共享量、企业的知识转化能力系数、基于信任的共享程度系数、协同收益及共享协同收益系数、发生“搭便车”行为的惩罚成本、政府的财政奖励,会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2025年03期 v.27;No.155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语言文学

  • 用户视角下《国际中文学习词典》(初阶)释义与配例探析

    李镜源;张婧璇;

    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编纂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初阶汉语学习词典用户掌握的词汇和句式相对较少,编纂时应强调词典用词和用句的基础性和常用性,以用户看得懂和具有实用价值为前提。通过考察49个初等单音节动作动词,分析最新出版的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释义与配例在“可理解性”和“实用性”方面的具体实践,认为从用户视角出发,学习词典编纂工作还应加强与教材编纂的协同合作,以期满足用户在词语查询和运用方面的需求。

    2025年03期 v.27;No.155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秋柳》的故事化与小说创作的诗意化——以王韬《陶兰石》为例

    吴炳慧;

    王韬小说《陶兰石》中有两组唱和王士禛《秋柳》的诗作,由作者自创而宣之于小说人物之口,体现出“诗文共生”的小说文体特征。围绕着小说故事并以唱和诗为中心,探讨《秋柳》诗的故事化与小说情节的诗意化,有助于深化对《秋柳》唱和诗与文学生产、文学传播、作家共情心理关系的研究,探幽发微文学史丰富且鲜明的生命内涵。

    2025年03期 v.27;No.155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语素分析视角下“x品”类与“x物”类名词对比研究——兼谈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策略

    邹馨蝶;

    本文讨论了“x品”类与“x物”类名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区别与使用,分析了这两类词语在语素特征、语义侧重及语用功能三个层面的特点与区别。基于语素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x品”类与“x物”类名词的语言特征,发现“x品”类名词更强调种类义和人为因素,而“x物”类名词更侧重表示具体的事物。因此,教师应通过语素教学,帮助学生明确词语的区别性差异,从而提升其词汇量与猜词能力,这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提供了实用参考与建议。

    2025年03期 v.27;No.155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文化·艺术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红色文旅产业转型的实践路径探析

    张媛媛;何正玲;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驱动经济发展,重塑发展格局。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等主要特征。在红色文旅产业的发展中,新质生产力的助力将深刻改变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促进红色文旅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因此,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红色文旅产业应通过策划红色文旅品牌、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及呈现数字化体验空间等途径,不断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期 v.27;No.155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献礼电影海报的视觉语法多模态话语分析——以《我和我的xx》为例

    孟涌之;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图像、动作、声音等非语言媒介在信息交换中的作用日渐突出。本文基于视觉语法理论,以三部国庆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的电影宣传海报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在表征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3个方面的多模态表现,结合张德禄的多模态分析理论,探讨这些海报如何利用多种模态相互协调,表现家国情怀的核心主题,激发观众共鸣,增强宣传效果。同时分发问卷,用数据验证视觉语法在揭示电影主旨、吸引受众兴趣,以及提升宣传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揭示了多模态符号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2025年03期 v.27;No.155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教育论坛_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

  •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重维度

    张怡婷;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理念和基本遵循,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传播与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应有之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现实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文化底蕴、核心要义和现实诉求,通过“准、精、活”“三维一体”教学模式实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融入。

    2025年03期 v.27;No.155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数字环境下高校思政课形象建构的特点与规律探赜

    尹俏;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象认知与建构问题,已跃升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为深入洞察数字环境为高校思政课形象塑造带来的新契机与新考验,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在阐释数字环境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环境下高校思政课形象建构的价值意蕴,厘清了数字环境下高校思政课形象建构的特点和规律,进而为科学、系统地推进高校思政课形象建构提供理论借鉴。

    2025年03期 v.27;No.155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

    周思琪;蒋海彬;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及其人民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培育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与文化安全,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具有深远意义。目前,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等因素影响,大学生仍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豪感不强、弘扬革命文化积极性不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度较低、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等问题。为此,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理性借鉴外来文化,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2025年03期 v.27;No.155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承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实践理路

    邵一鸣;金毅;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在梳理红色文化传承对大学生的信仰塑造、价值观培育及文化自信增强等方面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承主体、环境、过程等方面的现实挑战,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承的实践理路,即促进红色叙事“青年化”、传播环境“实体化”及传播模式“时代化”。总之,针对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教育的新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承的效果。

    2025年03期 v.27;No.155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教育论坛_教学改革与研究

  •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黄海龙;于涛;刘牧歌;韦伟;于松建;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重要保障。本文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根据机器人工程专业的特点,基于辽宁工业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执行3年,效果良好。本研究对机器人工程及其相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2025年03期 v.27;No.155 83-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洪新;张震斌;王春勇;刘明;关新军;

    本文结合目前“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现状,对该课程进行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改革。本文从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课程内容重构与更新、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几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研究生人才。

    2025年03期 v.27;No.155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材料分析方法原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于景媛;齐义辉;马胜男;

    “材料分析方法原理”是材料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必修课,该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不容易与课程思政内容相融合。为了将课程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对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挖掘,同时采用主课堂、线上课堂、课下实践等多种教学途径,以及案例法、问题导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和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此外本文提供了几个典型思政案例,以期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2025年03期 v.27;No.155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OBE理念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吕伯超;李秀华;刘震磊;刘连平;

    本文将OBE理念引入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对教学内容模块进行了优化,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从任务导向到产出导向的转变,强化了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了可持续改进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实现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25年03期 v.27;No.155 96-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刘航;冯效迁;王春勇;

    “普通化学”是高等工科院校非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为增进非化学专业学生对普通化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本轮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基于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改革了成绩评定和考核方法。在期末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中,教学目标1和教学目标2的达成值分别为0.85和0.75,教学效果良好,均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2025年03期 v.27;No.155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以地方性元素为主导的建筑设计1课程改革

    郭与浮;赵兵兵;王巍;

    本文探讨了以地方性元素为主导的建筑设计1课程改革方案,重点分析了建筑设计1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法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旨在提升学生对地方性元素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促进建筑与地方传统村落的融合。结果表明,通过改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地域特色元素,为乡村提供具有地方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方案。

    2025年03期 v.27;No.155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互联网+”背景下依托线上资源的“大学英语”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蒋彤彤;刘佳;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社会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跨校修读学分是在互联网与教育相融合的背景下出现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开展情况及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分析了这一教学模式具备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从完善课程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线上监督等方面对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进行跨校修读学分教学实践的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2025年03期 v.27;No.155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