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海龙;于涛;刘牧歌;韦伟;于松建;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重要保障。本文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根据机器人工程专业的特点,基于辽宁工业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执行3年,效果良好。本研究对机器人工程及其相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2025年03期 v.27;No.155 83-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洪新;张震斌;王春勇;刘明;关新军;
本文结合目前“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现状,对该课程进行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改革。本文从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课程内容重构与更新、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几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研究生人才。
2025年03期 v.27;No.155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于景媛;齐义辉;马胜男;
“材料分析方法原理”是材料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必修课,该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不容易与课程思政内容相融合。为了将课程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对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挖掘,同时采用主课堂、线上课堂、课下实践等多种教学途径,以及案例法、问题导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和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此外本文提供了几个典型思政案例,以期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2025年03期 v.27;No.155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吕伯超;李秀华;刘震磊;刘连平;
本文将OBE理念引入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对教学内容模块进行了优化,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从任务导向到产出导向的转变,强化了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了可持续改进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实现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25年03期 v.27;No.155 96-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刘航;冯效迁;王春勇;
“普通化学”是高等工科院校非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为增进非化学专业学生对普通化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本轮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基于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改革了成绩评定和考核方法。在期末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中,教学目标1和教学目标2的达成值分别为0.85和0.75,教学效果良好,均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2025年03期 v.27;No.155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郭与浮;赵兵兵;王巍;
本文探讨了以地方性元素为主导的建筑设计1课程改革方案,重点分析了建筑设计1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法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旨在提升学生对地方性元素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促进建筑与地方传统村落的融合。结果表明,通过改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地域特色元素,为乡村提供具有地方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方案。
2025年03期 v.27;No.155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蒋彤彤;刘佳;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社会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跨校修读学分是在互联网与教育相融合的背景下出现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开展情况及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分析了这一教学模式具备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从完善课程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线上监督等方面对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进行跨校修读学分教学实践的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2025年03期 v.27;No.155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