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政治·哲学

  • 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镡鹤婧;

    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三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含义;人与自然物质变换过程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持续进行的途径。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与当代环境保护思想是一致的,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的价值取向为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

    2009年04期 v.11;No.v.11 1-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9 ]
  • 从形而上到形而上学——西方哲学对确定性的执著追求

    王国富;

    西方哲学在其历史发展中发生从爱智慧向爱知识的转变,促使哲学从形而上的超越追求演变为形而上学理论体系。哲学经历古希腊哲学对确定性的实体阐释;近代哲学对确定性的知识论阐释;现代哲学对确定性的多视角阐释,形成西方哲学从知识论出发对确定性的执著追求。这种对确定性的执著追求突出强调哲学的确定性追求,却忽视对哲学确定性的时代性的反思,导致其哲学理论只有知识论的肯定的维度,而忽视了哲学的超越的维度。

    2009年04期 v.11;No.v.11 5-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4 ]

经济·管理

  • 辽宁省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科学治理

    贾丽艳;

    地球生态环境主要靠森林、海洋和湿地三大生态系统支撑,通过辽宁地区的滨海湿地目前存在着湿地退化、面积减少、生态环境脆弱、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从大力开展滨海湿地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和保持湿地生态的良性循环目标出发,确认滨海湿地治理与建设,将促进辽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沿海"五点一线"发展战略。

    2009年04期 v.11;No.v.11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2 ]
  • 结合赋权法在产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

    贾伟然;程春梅;

    本文采用主客观信息相综合的结合赋权法,即层次分析法与熵值赋权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此方法较好地克服了单一方法确定权重所存在的局限性,为评价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法。

    2009年04期 v.11;No.v.11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7 ]
  •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

    胡姝婕;刘浩;

    财务风险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也会给企业带来机遇。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外汇风险。为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可采取下列措施: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散、风险转移,这样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2009年04期 v.11;No.v.11 15-1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3 ]
  • 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赵菊姝;

    为了探讨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对策,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现状,重点分析了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困境的原因,从企业自身、金融机构、法律体系三方面探讨了利用债务进行债务融资的对策,这将对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短缺和转变经营方式提供重要途径。

    2009年04期 v.11;No.v.11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10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4 ]

语言文学

  • 英语语言中随处可见的修辞手法——头韵

    贾清艳;

    头韵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广泛地应用于诗歌、谚语、人名和商标、广告等诸多领域,具有鲜明的特点。

    2009年04期 v.11;No.v.11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5 ]
  • 英语语境对人称指示语的意义推导

    冯书彬;刘杰辉;

    指示语的形式是有限的,表达的意义却是无限的。本文探讨了语境对指示语的意义推导,并得出结论:指示语的意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所使用的语境,离开语境人称指示语的意义将很难推导。

    2009年04期 v.11;No.v.11 23-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9 ]
  • 方兴未艾的女性宣言书——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建树

    许伟丽;王海艳;王文利;

    随着翻译理论的蓬勃发展,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全新的女性视角成为译界的一支新秀。女性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大力彰显译者主体性并提出翻译是一种政治行为。诚然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有一定的自身局限性,但它对翻译理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质是女性主义者的一种言语行为和政治抗争,对女性在各个领域地位的提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9年04期 v.11;No.v.11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6 ]
  • 如何正确使用日语敬语

    张亚杰;

    如今,学习日语的人越来越多,职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在如林的强手中脱颖而出,能力、专业知识、个人素质等等固然重要,但是敬语的运用也是胜败与否的关键所在。所谓的敬语是对他人表示敬意时使用的的语言。大体分为美化敬语、自谦敬语、礼貌敬语和尊他敬语四种。众所周知,日本人彬彬有礼,而去过日本的人体会会更为深刻:敬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有人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敬語ができる=言葉づかいのきれいな人=できる人=得をする;敬語ができない=言葉づかいを知らない人=できない人=損をする。也就是说是否能够运用好敬语将决定得失成败。

    2009年04期 v.11;No.v.11 29-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 唐太宗与玄奘译经事业考

    孙梦;

    大多的翻译史学家都认为唐太宗是玄奘译经事业的鼎力支持者,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我们的研究发现,唐太宗对玄奘译经莫大支持的背后也隐藏着当权者某些不情愿的情绪,甚至是不支持的态度。唐太宗要求玄奘写《大唐西域记》,要他弃佛从政,控制他的翻译规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究其原因,是唐朝自开国以来所定的"先道末佛"的宗教政策以及政治者的统治要求所导致。

    2009年04期 v.11;No.v.11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 ]
  • 美丽与完整的紫色——艾丽丝·沃克的《紫色》中性别角色的分析

    李欣;

    艾丽丝·沃克为当代黑人女性文学的建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沃克的黑人女性主义理论(womanism)是黑人女权主义批评区别于传统黑人文学和女权主义的分水岭。通过对《紫色》中的女性性别角色的分析,旨在展示沃克的黑人女性主义的思想。

    2009年04期 v.11;No.v.11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7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4 ]
  • 两个世界的统一——弗吉尼亚·伍尔夫《夜与日》的主题研究

    张明悦;张悦;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女小说家,《夜与日》是她的重要作品之一。本文把焦点放在伍尔夫及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凯瑟琳身上,试析她们是如何突破时代的限制,逐步彰显不断成熟的自我,使得个性能够在矛盾中健康地发展,最终找到个人发展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平衡点。

    2009年04期 v.11;No.v.11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 ]
  • 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品特式荒诞戏剧《送菜升降机》

    谭方黎;

    荒诞派戏剧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这一流派的作品主题都着重在于揭示毫无意义的枯燥生活和荒诞离奇的个体存在状况。品特的戏剧创作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人类存在于一种与生俱来的荒诞之中,生活本身是荒诞不经的,日常语言是支离破碎且晦涩难懂的,人的行为是稀奇古怪的。本文以品特的剧作《送菜升降机》为研究文本,透过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解读这部文学作品。

    2009年04期 v.11;No.v.11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 ]
  • 主客观因素驱动下译者的创造性叛逆——马君武、苏曼殊《哀希腊》译本对比分析

    李红梅;

    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在某种程度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产生对原作的叛逆。这种创造性叛逆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双重制约。马君武与苏曼殊翻译的《哀希腊》风格各异,但都与原著有不同程度的背离。本文在对比两译本的基础上,试探究造成这种叛逆的主客观因素。

    2009年04期 v.11;No.v.11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2 ]

文化·艺术

  •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的现状何以式微

    刘贲;刘国武;陈永岗;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一个地域意识形态的视觉映射,同时又是特定语义与特定人文环境下主体精神发扬与艺术创造的物化载体。在承传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经典形态的基础上,进行时代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最终显现出社会对于民间文化价值的思考与认同。

    2009年04期 v.11;No.v.11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0 ]
  • 医巫闾山剪纸的文化根基

    陈永岗;刘贲;

    崇拜自然神和崇拜女始祖神的萨满文化,是医巫闾山文化的根基,作为民间艺术活化石的剪纸艺术客观真实的反映出这一主要内容。本文正以此为主要阐述对象,分析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人生观、宇宙观的地位和影响。

    2009年04期 v.11;No.v.11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7 ]
  • 黄宾虹的书法艺术

    张银川;王国彩;

    黄宾虹是20世纪最伟大的书画家之一,其艺术成就极具传统文化的根基,艺术风格极有民族特点,画风浑厚华滋,书法别树一帜。本文试从楷书、行书和篆书两方面来论述其书法的独特艺术风格与卓越成就。

    2009年04期 v.11;No.v.11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8 ]
  • 以校报为依托优化整合校园媒体的探讨

    郑素洁;

    高校校报、校园有线广播(电视)和校园网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校报为依托,优化整合校园媒体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突出传播效果,可极大地提高校园媒体传播功能的整体实效。

    2009年04期 v.11;No.v.11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1 ]
  • 计白当黑——浅谈创意设计中的逆向思维

    杨帆;宋春颖;

    逆向思维是人们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和它的魅力。21世纪的设计创作是褒扬个性和超前思维的结合,没有独特的设计思维活动,也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创意设计。

    2009年04期 v.11;No.v.11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4 ]

教育论坛_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

  • 论构建和谐校园的舆论引导

    莫星群;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大众传媒的进一步发展、普及,给校园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任务,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坚持舆论引导原则,提高舆论宣传能力,创新舆论引导策略,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2009年04期 v.11;No.v.11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1 ]
  • 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 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孙树桐;

    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感恩教育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把感恩教育作为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切入点。加强感恩教育应从巧妙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运用突出人物的人格力量,树立学习的榜样;将感恩教育贯穿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等多方面努力。

    2009年04期 v.11;No.v.11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7 ]
  • 高校辅导员在当代大学生义利观取向引导中的作用

    郭清秀;朱广荣;陈然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义利观取向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这种倾向与社会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偏差。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大学生们端正目标、在具体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基础是本文分析和探讨的主要内容。

    2009年04期 v.11;No.v.11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

    李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基本要求。以生态理念观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在科学的生态观的指导下提出彰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导地位、调适其社会心理生态环境、建设合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网络生态环境等优化举措。

    2009年04期 v.11;No.v.11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5 ]
  •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

    聂铁志;太佳良;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针对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2009年04期 v.11;No.v.11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7 ]
  • 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研究

    刘汉伟;

    大学教育理念是顺应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更新丰富的。我国大学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日益活跃,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规模超常扩大,教育质量逐步提高,正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育理念体系。确立和创新大学教育理念,必须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大学本身的教育规律,既要发扬大学的传统校风,反映大学的现代精神;又要符合办学实际,适应社会与国家需求。

    2009年04期 v.11;No.v.11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4 ]
  • 试论高等教育评估对高校实现三大职能的促进作用

    王剑;王洪斌;

    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历程做简要评述,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当下我国大学承担的三种职能,思考高等教育评估在我国大学实现职能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切实保障;实现我国大学科研职能的重要途径;发挥我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有力导向。

    2009年04期 v.11;No.v.11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6 ]
  • 基于态度改变理论的大学生人际冲突解决策略

    高凯;

    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人际冲突时有发生,已逐渐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成长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发现很多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往往采取回避、迁就、简单批评教育等态度,缺乏科学的冲突解决策略。本文试图通过对态度改变理论和大学生人际冲突现状的探讨,寻找解决人际冲突的有效手段,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提高大学生迎接未来复杂环境挑战的能力。

    2009年04期 v.11;No.v.11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8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69 ]
  • 辽宁工业大学2003~2008年学生休退学情况分析

    金颖;李仁伟;

    通过对辽宁工业大学2003~2008年6年间学生休退学情况的调查、比较,初步探讨了大学生休退学的情况,分析了休退学的种种原因及对在校大学生应采取的若干对策,以便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

    2009年04期 v.11;No.v.11 94-9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 ]
  • 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及民族班学生进入大学后管理的几点思考

    蒋海彬;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逐年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日益复杂的情况,在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具体措施。

    2009年04期 v.11;No.v.11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4 ]

教育论坛_教学改革与研究

  • 从奥运系列活动谈英语第二课堂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李红霞;任永方;

    本文结合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第二课堂模拟网络平台的搭建,从迎接2008年奥运会所开展的一系列第二课堂活动入手,探讨英语第二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英语第二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009年04期 v.11;No.v.11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1 ]
  • 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姜姗;

    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及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及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传授知识。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09年04期 v.11;No.v.11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6 ]
  • 趣味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方法

    李艳娟;

    孔子在《论语》中从知学、好学、乐学三个方面来谈论学习,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孔子将"乐学"摆在了教与学的最高位置。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汉语的复杂性等角度出发,就趣味教学在激发留学生兴趣、和谐中外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2009年04期 v.11;No.v.11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2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3 ] |[阅读次数:167 ]
  • 中国大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的名化使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龚玲莉;

    名化的使用与语篇、语体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分析发展语料,探讨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名化使用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名化的使用趋向频繁,名化结构的词汇使用日益复杂,并且一到二年级时变化十分显著,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书面语特征逐步加强。

    2009年04期 v.11;No.v.11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8 ]
  • 大学英语课堂中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几点思考

    张爽;

    语用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是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一个基本教学任务。本文在探讨了大学公共英语课堂的现状和对学生的语用能力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从教学实践出发,在教学形式上和教学内容上,就如何有效利用大学英语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2009年04期 v.11;No.v.11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7 ]
  • 基于SWOT视角的《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探析

    任宇石;程春梅;李向民;

    结合教学实践,利用SWOT分析法对《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优劣势、外部机遇及威胁,提出应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兴趣与热情,加强对双语教学的教法研究等项措施。

    2009年04期 v.11;No.v.11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1 ]
  •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

    张颖;赵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学计算机教育已不再是零起点,需要设立全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方案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应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课程,针对学生差别采取分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并且建立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机制。

    2009年04期 v.11;No.v.11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4 ]
  • 关于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

    伊华伟;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本文结合工作中的体会,从课程的重要性、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利用教学辅助手段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对该门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

    2009年04期 v.11;No.v.11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7 ]
  • 以力学课程为载体 培养学生认知实践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孙洪军;赵丽红;

    力学课程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力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认知实践和开拓创新的能力,通过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从改善知识结构体系和加强思维训练与能力的培养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还列举了一些生活和工程中的力学实例,这对培养学生认知实践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是会提供一些帮助。

    2009年04期 v.11;No.v.11 124-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7 ]
  • 机械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改革实践

    田万禄;熊晓航;王伟;

    介绍了在机械设计课程建设实践中,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措施和探索,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2009年04期 v.11;No.v.11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机械设计》CAI课件的技术设计

    熊晓航;田万禄;李忠来;

    通过对研制开发出的《机械设计》CAI课件的分析,提出了制作较好效果课件的技术设计方案,对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课件的功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9年04期 v.11;No.v.11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农业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邓廷勇;侯丽英;张张张;

    将农业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建设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相联系,研究如何根据该专业特点更好地利用这种教学模式,发挥此教学模式的优点,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质量,推进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009年04期 v.11;No.v.11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2 ]
  • “产学研结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研究

    李向民;任宇石;张晓芬;

    金融危机使大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应该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入手,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改变学生因实践创新能力不足而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状况。

    2009年04期 v.11;No.v.11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55 ]
  • 利用“心理效应”增强高校体育课堂吸引力

    王智明;钟宇静;

    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虽然开设了选项课,但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仍然沿袭传统的组织形式,教师在情感难度上没有着眼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使教学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很难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所以,学生在上课时难免会没有学习激情,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而不良的情绪,会造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信息通道堵塞,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体育教学不仅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和体育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还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讲究心理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恰当的利用心理效应,则会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2009年04期 v.11;No.v.11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6 ]
  • “五人制”足球运动在辽宁工业大学发展前景分析

    穆政;

    通过对"五人制"足球运动特点的分析,以及对辽宁工业大学"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得出结论,"五人制"足球运动在辽宁工业大学的发展存在很大空间。在分析基础上,展望辽宁工业大学"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发展辽宁工业大学"五人制"足球运动提出一定的建设和设想。

    2009年04期 v.11;No.v.11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3 ]
  • 下载本期数据